30年代经济大危机原因-30年代大萧条原因-上虞万喜热水器无循环水管接头

2024-05-07 21:19:36      点击:
30年代经济大危机原因?30年代大萧条原因

  回看19世纪30年代,我们想到的是战争,是民国,是国破家亡、人才却辈出。

  那一段历史,太过厚重,在教科书上字字泣血,在记忆里时时警醒。

  但似乎很少有专门讲解中国货币从银子到纸币的替代完成,讲解中国丝织产业畅销国外到农村破产,工业化进程被打断这一方面的内容。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是日本东京大学学士、哈佛大学博士城山智子,将中国近代经济史放置在全球史的脉络下,研究了大萧条下中国市场和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

  01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破坏力强、影响大的一次全球危机,为了度过这段萧条时期,美国调整了市场政策,从自由放任到积极干预,凯恩斯主义被广泛应用。

  因为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物流、资本和劳动力流动都受到影响,中国自然无法避免。但我们关注的焦点都在国内的两党斗争和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却很少会关心经济的变化。

  我们以为百姓生活艰难,以为《林家铺子》里关门的铺子是因为战争,以为《子夜》里纺织厂的倒闭是因为斗不过金融大鳄,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

  背后是经济萧条之后,中国工业化进程被打断,城乡和农村的配合关系彻底打破,粮食涨价、农村缫丝被低价收购,百姓被迫流离失所,这是经济问题。这样看,战争似乎只是为谋生难蒙上了一层面纱。

  在读茅盾先生《子夜》的时候,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是纺织厂?”为什么《大染坊》能够成为经典?一如现在提到疆棉禁令,为什么一直是纺织产业链?

  因为纺织的前端是棉花,是种植,是农业,是农村与农民,纺织的后端是棉纱,是机械化,是城市和工业,这是一条最快、最广泛的联接城市与农村的工业化道路。

  不是因为小农经济,不是因为自给自足,而是它的难度最低,效果却最好。钢铁很重要,但没有支撑根本办不起来,芯片很重要,但没有技术也很难。纺织不是,有资金购入设备,就可以运转,这也是为什么工业化大多从纺织开始。

  正因如此,在书中提到,纺织厂是一个需要资金的行业,前期投入的固定设备需要资金,购入的原料需要资金,纺织成品卖出后资金回笼,还贷款留小利,保持企业生存。

  02

  30年代的危机,西方国家的需求被挤压,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纱线遇到不顺。转向美国,而日本早已占领了70%左右的市场,中国的纺织企业遇到了难关。

  在费孝通《乡土重建》里提到城镇与农村的配合,城镇是农村产品的市场,它的需求支援着农村的正常运转。

  而类似于《子夜》里吴荪甫的纺织厂,受累于海外市场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员工成本,不一方面向银行、金融大鳄们低头“要钱”,另一方面不断压低农村的缫丝原料,竭泽而渔,农村破产,企业最后也破产。

  茅盾先生提到,想要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注定失败。这既是道路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里,“工业萧条”一章提到,政府对缫丝业的财政支持并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政府拒绝了棉纺行业的财政援助请求,也没有说服银行接受企业的贷款申请。

  1933年,上海永裕纱厂总资产129万,欠中国银行和浙江实业银行150万元。隆茂纱厂动产和不动产价值27万,却欠中国银行、劝工银行、中南银行等35万元。

  纱厂倒闭,金融机构收不回外债,对其本身也是沉重的负担。

  03

  在这本书里,还提到中国银本位制向法币转变的货币体系。

  清朝以前的历史,中国没有中央银行一说,六部的户部也只是负责收缴税款和下拨财政,没有所谓的货币政策。

  银本位制更好理解,电视上、课本里大大小小的银锭,配合着铜板使用,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长期的货币体系。因为白银本身是商品,有限的开采量,不能像纸币一样随意印刷,所以稳定性相对好一些。

  当然民国时期也有银元,1889年张之洞在广州开办了铸币局,中国制造的银元才开始在中国货币体系里发挥作用。1914年后,袁头币的发行,取代了一堆成色各异的中国龙洋和墨西哥元等,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中国的银本位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军阀混战时期百姓的生活。设想一下,一方军阀印一种纸币,混乱的定价体系和随时失效变成废纸的法币,整个市场得有多混乱。

  危机爆发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都是金本位制,而中国是银本位。白银在我国是货币,其他国家只是商品。

  大萧条时期,物价下跌,商品白银价格也下跌,作为货币的白银购买力减少,中国罕见的出现了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现象,这一现象让中国的企业家判断失误,才有了以上滞后的反应和应对。

  后期,英美等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国更是通过《白银收购法案》,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扰乱了中国经济的银本位制度。

  当时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宣布,对白银出口征收10%的出口税,同时收取平衡税,短时期稳定了汇率,但并不能治本。

  脱离银本位制的货币体系改革迫在眉睫,但中国不与英美日等国共同商议。一是中国必须准备好除白银以外的足够的准备金,不论跟哪种货币挂钩,但中国政府很难保证资金到位,二是当时英美日在亚洲地区有复杂的影响力,他们都想控制或者干预中国经济。

  一国的币制改革,不求助他国,甚至日本明确反对西方国家的干预,说来也是政治上的无能导致经济上的无助,历史还是那段惨痛的历史。

  1935年11月4日,财政部长孔祥熙发布实施币制改革的布告,从银本位变更为管理汇兑制,并取得成功,改革之后汇率稳定下来,促成了1935年后中国经济的恢复,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也恢复。

  货币理论里有一则不可能三角,意为在“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间只能取其二,不能三者都要。

  我们现在是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和稳定汇率,资本的流动在慢慢放开,但这是个过程。民国时期为了取得汇率稳定和货币的可兑换性,政府放弃了治理的自主权,失去了财政政策的弹性。

  最近美联储议息会议即将开始,加息似乎是大概率事件,而国内为了应对需求下降、托稳经济,还在讨论降息,背离的政策在民国时期哪里看得到?

  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国不止有战争,也承受了危机带来的问题。

  从经济史的角度去看这段历史,对我们现在的发展也有借

亲!欢迎您阅读绍兴热水器维修公司,专注于绍兴太阳能维修绍兴空气能维修绍兴热水工程维修/安装/清洗/维护,真诚欢迎您-_-
QQ客服
企业官方客服QQ
QQ客服
企业官方客服QQ
加盟合作微信

| 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