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导航 | 反馈投诉
古代天气预报怎么测-古人预测天气的谚语
2024-06-08 17:26:46      点击:
古代天气预报怎么测?古人预测天气的谚语

  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壬申雪,止雨酉昼;已卯雹,乙酉大雨。”这一段文字是考古学家,在考古殷都的时候发掘出来的记载,里面详细记载了,不同时辰的不同天气,是早期巫师用法术来预测天气的一种手段。

  当时有不少的学者看到这段文字非常的惊讶,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想问的问题,古人没有天气预报,那么他们是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的呢?如果仅看这段记载,似乎古人是靠着时辰的推演,还有巫师的占卜来实现,那么这一套方法真的可行吗?

  本期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古代的天气预报和手段。原来古人对于天气的预测,还真的费劲了心思,而且还各施手段,大家看完以后,可能对于古人的智慧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一、天气预测从何而来?

  其实,笔者以前对于天气预报这个事情一直都表示不太理解,因为每天天气预报里面只是预测了第二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气候,除了能够让大家及时带伞,似乎也没有别的作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者对于气象都看得很重,说清了那是天气的预测,说中了这是国家农业的未来。那么问题来了,天气预测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我们先不谈天气预测与现在的各种科技的联系,就说说古代的天气预测,其实就非常重要。因为天气这个东西在现在可能影响没那么大,但是在古代却是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农业生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南涝北旱那是常有的现象,所以一旦情况不对就会下暴雨或者干旱,这样就会导致农业颗粒无收。

  所以,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不同的天气准备,其实是很有必要的,这也可以让我们在面临灾荒的时候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预测来年的农业收成。所以天气预报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地步,古代必须要想尽各种办法来预测出,第二天的天气或者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气象。

  正是在这样的生死危机之下,所以我国古代对于天气预报那可是想尽任何办法,即使没有科技,也要凭借着手段硬上。

  那么,古人到底用什么手段来预测天气呢?接下来的操作可能会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二、上古时期的沟通方式

  其实最早关于天气预测,还是得说到我们的伏羲老祖宗,记得以前看曾仕强老师的《易经》时,他就特别强调,伏羲老祖在一画开天以后,已经通过八卦研究出了世间的很多道理。

  在这些道理之中,其中他就使用八卦来演绎八相,包括天、泽、火、雷、风、水、山、地。通过这些方位的组合,然后得出可能性的气候,但这种组合不确定性太大,而且就好像算命一样。不过不得不说这是最古老最朴素的天气预测方式,其中蕴含大道理。当年,伏羲老祖就以这样的方式引导人们猜测天气,并且规划未来的农业生产。

  在伏羲氏研究出的这种最朴素的方法以后,随后周文王把八卦演绎成64卦,使得原先不确定模糊的气候可能性,又一次变得比较明确化。但是这样的演绎,依旧还是无法准确的预测天气,还是比较古老朴素。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周文王用八卦来进一步演绎天气以外,其实商周时期的这些贵族,他们也想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通过问天的方式来问天气。

  在看《中国通史》的时候,社科院的教授就说过,商周时代的人特别信仰鬼神与祖宗,所以这些人都通过与鬼神交流,以巫师的鲜血为引子,然后通过龟壳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得出可能性的天气。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所看到的那段文字,以方位,以鬼神,以法术的形式呈现天气。但那时候的农业还没有后来那么发达,所以,虽然天气预报很不准确,但也能够勉强使用。

  三、历法和法律的转变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这些方式很古朴,但是毕竟太过于玄之又玄,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所以最早用来骗骗人还是可以的,后来老百姓发现越来越不准,所以需要改变这一方式。

  而在这一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出现了最早的历法《夏小正》,这是最早的历法,也是最早的关于气象变化记载的一本古籍,里面分为经和传两部分,明确记载了当时气候变迁还有物产的规划的内容。随后,立法变得越来越严谨,并且被历代所沿用,对于气候的描绘也就越来越规范。

  等到秦始皇时期,更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关于气象的内容,里面更是严格的要求,各地方必须汇报各地的气象变化,还有气象规律。而且在此之前吕氏春秋更是把各地的气象变化,编辑成了类别,早就已经把气象预测变的规划和有规律性。

  四、西汉大转折

  经历了前面两个阶段的演化,等到西汉王朝登场的时候,所有的气象预测已经基本上定型。这中间最值得讲述的就是淮南子的二十四节气,还有董仲舒的气象天人感应。

  关于淮南子的24节气,我们到现在都在使用,可谓是影响深远。而且淮南子这个人虽然在政治上不怎么行,但是他却创造性的开始预测关于雷的形成原因,关于与行云布雨的可能性的缘由。可以说,在西汉时期已经基本上懂得气候的规律,并且还已经在追本溯源,不得不说这一时期的转变真的是了不起。

  而且在淮南王进行研究的时候,另一位顶尖人物董仲舒也没有放弃。当年他在研究天人感应的时候,不仅仅描绘了政治组织形式,而且还研究到了气候形成的具体原因,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曾记录,认为水气 “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

  从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董仲舒老先生可谓是学究天人,居然已经对于气象研究到了这种地步。一般来说,当年西汉已经基本上能够简单的预测气候的变化,并且指导农业。

  除此以外,或许是因为这些顶尖人物的研究,西汉居然首先设立了钦天监这一职位。所以在当时来说,西汉王朝对于气候的研究已经非常的得心应手,甚至有专门的理论人员进行指导,因此,西汉的农业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他们已经有了天气预报。

  这整个一套流程已经形成了古代的天气预报的基本组成方式,在民间有立法的指导,而在上层有钦天监的观察,所以即使在古代也可以预测天气,根本不需要担忧。

  结语

  看完这些记载,我们会很明显的发现,我国古代农业和气候实在是有着太多的关联,以至于古人迫不得已在没有科技的手段之下还要进行天文的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过错误的选择,例如当年选择相信鬼神,我们也有过伟大的尝试,例如伏羲当年的8相组合。

  不过庆幸的是,中国古代老百姓一直都非常聪明,鬼神不可靠,算命不可靠,但是我们知道经验很可靠。所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一代又一代的记载,最终在西汉时期把各种各样的气象推演基本上定型。

  所以我们也不要小瞧古人,来到古代社会也可以研究气候变迁,不管是钦天监还是民间的历法,古人关于天气的预测,也可以说是登堂入室,丝毫不逊色于我们。对此我们也不由得感慨的说一句,古人真的
古代调兵只认虎符吗?古代调兵虎符,为何无人仿造成功

  虎符是皇权的象征,可以用来调集军队。就这么小小的一个物件,见证着一个朝代的风云变化。虎符隐于帝王家,往往是一派和睦;但这个东西一旦现世,接下来就是血流成河。古代“虎符”既然能调动军队,为何皇帝不怕被人仿造呢?这是因为虎符本身的使用以及制造方式就有很多门道。

  虎符的智慧

  兵权不可能全然掌握在统治者手里,其中一部分还掌握在将军手中。帝王为了限制这些将军的兵权,就会使用虎符来限制他们。虎符通常分为两半,一半在皇帝手中,一半在将军手中,如果想要调动军队,就必须看到完整的虎符。早期的虎符是用竹子雕刻而成的,这时期的虎符最易仿造,但想要使用并不容易,因为想要调动军队还需要统治者的文书同在。只有军队看到统治者的文书和虎符同时到达,才会有所行动。后来虎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为了更易保存,开始采用青铜、黄金等材质。材质的变化让虎符的仿造变得难上加难,因为民间不可以进行这些金属的冶炼,对于黄金和青铜的冶炼都属于官家的权利。

  虎符也有省份之分

  通过影视作品了解虎符的功能,大部分人只能了解到很模糊的使用方式,至于更细节的一些问题,接下来要进行补充。在影视作品里边,虎符一出现就可以调集军队,这其实不太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因为古代的军队同样有编制,不同的军队对应着不同的虎符。一块虎符四处调配,这显然是天方夜谭。除此之外,即便是那些接近权力中心的官员也很难知晓哪块虎符对应着哪个省份,这又给他们的仿制增加了难度。

  不可以仿照,就进行盗窃

  民间因为冶炼技术问题,不太可能仿照虎符,就即便是经手冶炼的官员,想要复刻出一块虎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些虎符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即便是那些能工巧匠,在满足一切条件的情况下,也要花费很长时间。既然仿造不现实,就有一些人想出了另一种主意,还可以盗窃啊。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盗窃虎符的故事。就比如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作为魏国最重要的政治家,他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而平原君又是赵王的弟弟。恰逢赵国危难之际,魏无忌的姐姐焦急不已,她请求魏王和他的弟弟支援赵国,结果魏王带来了军队,却不敢与秦国为敌。魏无忌眼见赵国支撑不下去,便利用了魏王最宠爱的一位美人,此人名为如姬,让这位美人前去窃取虎符。作为报答,魏无忌需要杀死如姬的仇人,但在那个时候,虎符要与皇帝的文书同在,魏无忌只拿到了虎符,并没有皇帝的文书,因此也遭到了晋鄙的质疑,魏无忌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了晋鄙,终于成功保全了赵国。

  结语

  到了清朝末年,虎符才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它的历史作用始终不容小觑,无论虎符本身还是它的作用,其实都是统治者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直到今天都有一定的参

官方首页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订阅RSS | 幸运抽奖